近2、3年,我曾幾度撰文批評國民黨高層治黨不力,友人勸說:國民黨已跌到谷底,何忍再批之責之?甚至有網民回應:檢討陳年舊事無異於「後見之明」。但我仍以為,想救國民黨脫困,必須深入追究台中記帳士事務所失敗原因,再言興替之道。
黨中央過去的領導偏差導致選戰潰敗,軍心渙散,形象下滑,至今內傷猶未見痊癒,而分裂風波又起,非經一番切中弊害的反省,勢難改善現狀,只會在困勢中載浮載沉,隨波逐流。1949年國民黨失去大陸,蔣公念茲在茲,於中常會上發出「退此一步即無死所」的警語,勉勵全體黨員要知恥知病,厲行變革,終能外禦強敵,內啟新局,重復中興氣象。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多年來,國民黨層峰一直犯「偏聽」的毛病,守在小圈圈裡,非我族類難入核心,以致昧於社會脈動,頻失制敵先機。究其根本,實應歸咎於久居權力中心者的偏執和私心靜電油煙處理機,以及貴族階層所特有的因循怠惰習氣。
2000年國民黨首度失去政權,智庫內不乏諤諤之士,紛紛提出改革方案,譬如:1、主動清理黨產,依法解決歷史陳案,一舉拋掉沉重包袱;2、把華麗的黨部大樓借供社會公益團體使用,黨中央遷去偏郊的青邨,以示臥薪嘗膽,矢志革新之決心;3、藉國民黨招募「永久黨員」之便,組建新世紀互聯網大軍,以盤整舊部,並擴大選民基礎。可惜言者諄諄、聽者藐藐,除了「籲請連主席訪問大陸」之議得以實現外,其餘皆未受採納,有些逆耳忠言甚至從未上達天聽。
馬英九執政8年,黨內建言盈庭,有人疾呼即時修正歷史課綱,有人提醒盡早規畫接班梯隊,有人倡議強化國發院功能以培育新秀,有人主張推動媒體公關,還有人力促整飭政風、改革司法等,俱為亟待興革之舉措,但下場依然如泥牛入海,杳無影蹤。黨的體質虛弱,領導者不肯確診下藥,怎能期盼回春之日?如今國民黨處境益發艱困,中央將如何集思廣益,籌謀善策,以挽回頹局?關心國民黨的群眾都在屏息以待。
從近兩次政黨輪替得票數比較,即可看出泛藍勢力在這8年中的變化:1、2008年的支持者到了2016年只剩下一半,約380萬人。這群「死忠」黨員對黨的感情深厚且多為中山先生忠實信徒,無論國民黨是好是壞,走對走錯,都不離不棄,長相左右;2、另有數量相當的泛藍軍對國民黨感到極度不滿或失望,惟係出於「恨鐵不成鋼」心理,也不會支持民進黨,部分投給了親民黨,其餘則懷著「孤臣孽子」的悲情放棄投票,被稱為「含淚不投票群」;3、還有人見風轉舵或因理念改變而由藍奔綠,這類「變色龍」雖不多,但有與時俱增的趨勢。
國民黨決策不夠民主,是追隨者離心離德的主因之一。今天的領導人宜以更開闊之胸襟,禮賢下士,察納雅言,力圖喚回徬徨無依的失聯袍澤;其次應堅持用人唯才,公平推舉黨內菁英之士或具社會清望者競選公職,凡具有權貴背景之人選一律退居第二線,或先經基層磨練再予拔擢,以正社會觀瞻,並實現黨內正義,亦有助於爭取勝選;其三,恢復早期組訓機制,從各行業中廣納優秀同志,育成未來黨務骨幹。柱柱姐身負艱鉅,如欲重振黨魂,必須施展鐵腕,先發動一波足以撼動人心的改革。
浴火重生之路漫長又坎坷,真有心救國民黨,就從批評檢討做起。
(作者為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、前新聞局局長)
(中國時報)
- Dec 14 Wed 2016 04:36
趙怡》上海看兩岸-國民黨從哪裡救起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